所谓概念就是突破可以解释的范畴,一种突破常规、突破思维定势的现象,也许是不该组合在一起的东西却相容在一起,等成型后出现在消费者眼前时却让消费者为之一振,发现这原来是另一种享受,平添了许多浪漫和情调。国外的概念餐厅大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。概念餐厅在中国大陆兴起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,国内******个明确打出概念餐厅招牌的是禅酷餐厅。
只有吃出食、情、意三者的绝妙交融,才能真******味到美食深处凝练的精髓所在。文化因美食的延伸而更加鲜活,美食因文化的凝聚而更具深意,也许这就是概念餐厅的怪味魅力所在。
把握概念餐厅四大要素
差异体验
与一般餐厅相比,概念餐厅往往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,不单提供饮食,还提供以某种特别的文化为主题的服务。餐厅在环境上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装修装饰,甚至食品也与之相配合,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,让顾客在某种情景体验中找到进餐的全新感觉。概念餐厅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差异化,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优于竞争对手。独具匠心的设施设备、精心制作的菜肴糕点、服务员独特的着装和服装……差异化是概念餐厅手中的有力武器。
小众定位
这些概念餐厅都是餐饮企业对自身市场的定位。所谓特色用餐环境,是餐饮企业针对目标顾客群体的专门化服务,一种对顾客“量身定做”的营销手段。如“马桶”、“武林”餐厅盯准的是顾客的猎奇心理;“监狱”、“黑暗”餐厅提供的是体验服务;“******”餐厅则是特定人群的聚会……
但是这些精心营造的特色形式,确实是一把双刃剑,会给餐厅们带来大小不一的风险。概念形式的餐厅,绝大部分都挑战着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文化、道德观和生活习惯。这些概念餐厅大多以猎奇、满足特定人群需求两点,作为招揽消费者的卖点。
唤醒需求
心理学专家介绍,人的需求是可以唤醒的,每个人都有可能处于一种尚未得到满足的状态。消费者在进行餐饮消费前,一般具有一定的消费偏好,这种消费需求主要出于两个原因:一是为了替代家中日常的进餐活动;二是把在餐厅进餐看作是消遣和娱乐活动。消费者到概念餐厅消费,实际上隐含了情感、社交、心理等方面的需求。
市场磨合
设计饮食品种、就餐环境、营造文化氛围,使这些让一部分人觉得怪异,受一部分人青睐的餐厅,短时间内“走红”。大部分概念餐厅的经营者表示,餐馆要经营特色,并不能单靠主观臆想。一些看似颇具创意的点子,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。在与目标顾客实际需求磨合一致后,才不至于让消费者只尝一次鲜,便不想再次问津。
经营风险
以猎奇为噱头,如果把握不准,该卖点不能得到一定数量人群的认同,卖点也会成为餐厅的“死穴”。在绝大多数与传统价值观念冲突的概念餐厅中,诸如”马桶餐厅”之类的创意对社会公众的新鲜感是很难维持长久的。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类似的进餐方式,而目前一些去这些餐厅尝鲜、体验的年轻人,也是以一次或几次消费为主,其中的菜品、价格并不是吸引他们来特色餐厅的主要原因。